台南赤崁楼
赤崁楼乃荷兰人于公元1652年创建,原称普罗民遮城(Provintia荷文为永恒之意),汉人则称之为「赤崁楼」、「番仔楼」或「红毛楼」;虽然「赤崁楼」已历经明、清、日据时期,至今仍大约维持原貌。
赤崁楼从荷兰人据台时期便是行政中心,公元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后,即改普罗民遮城为承天府治。清初台江尚未淤塞前,浪涛可直达赤崁楼下,「赤崁夕照」是当时著名的台湾八景之一。赤崁楼前有九座清代石龟驮碑,是从他处迁移至此,传说石龟为龙生九子之一,因好负重而变成龟状。另外「断足石马」的雕像有一传说是因石马入夜后会化作妖怪骚扰百姓,所以才被断足,成为现在的模样。后来,赤崁楼因民变的破坏及疏于管理而日渐颓圮,而原本荷式建筑的主体也加上了中国式的建筑,一度上面还祭祀了观世音菩萨等神明。日治时期,赤崁楼改为陆军卫戍医院,也陆续展开修建及整修,光复后,将木制结构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将主要入口改向,而成为今日赤崁楼的模样。
旅游服务
到附近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