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镇澜宫据说是清雍正8年(公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庙恭请妈祖神像来台。后因香火鼎盛,于雍正10年(公元1732年),在台中市大甲区大甲里兴建小祠,直到乾隆35(公元1770年)改建小庙为「天后宫」,乾隆52年(公元1778年)重建,才被载于台湾淡水厅水献中。往后由大甲士绅屡次发起重建并改为「镇澜宫」。每年农历三月初「遶境进香」场面浩大,追随的信众无数,各地庙宇均有迎妈祖的庆祝活动。大甲镇澜宫妈祖绕境进香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是为了要增添神像的灵气。每次进香的人数之庞大,规模之壮观,仍是受到海内的学术界和大众传播界的重视与研究。
大甲镇澜宫建筑有前殿、后殿、南北殿、南北室、钟鼓楼等,都布满了人物、花鸟、走兽等石刻木雕,精雕细琢,色彩绚丽。内正殿供奉妈祖,南殿供有贞节妈祖;贞节妈祖即为贞节坊之节妇-林氏。庙前龙柱为精细浑厚的石刻镂雕,屋顶布满五颜六色的人物、花鸟、走兽剪黏,檐下大片雕饰按金,正殿神龛周遭更是富丽,层层迭饰,金碧辉煌,散发出华丽不俗的庄严气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迹、古物多已不复存在,只有几块乾隆及光绪两皇帝所题的匾额较具历史价值,例如乾隆时期的「护国庇民」、「佑济昭灵」古匾,光绪帝赐的「与天同功」古匾,以及「诚求立应」、「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