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澎湖纳斯卡线-守护石沪

吉贝屿为澎湖北方渔场之一,由于潮差甚大与拥有丰富潮间带资源,因此先民们透过长期观察涨退潮,就地汲取石材以砌叠技术建造石沪,再利用潮差与鱼群洄游原理自海洋捕取鱼获。

来到吉贝不仅能探索石沪群、观察潮间带生态,更能走访庙宇古厝、菜宅聚落了解当地传统文化,而绝美的沙尾海滩白天能体验刺激的水上活动,夜晚则可进行浪漫观星,想来场结合人文、自然生态的海岛度假之旅,就来吉贝吧!

夏之石沪季–日逐浪花、石沪文化、夜游星河

吉贝屿位于澎湖本岛北方约 5.5 公里,四周有石沪群和珊瑚礁地形。先民自1700 年起即就地汲取石材,以砌叠技术建造石沪,建构具有永续生态的捕鱼方法。据调查,全澎湖县石沪609座,沪堤总长约133.1公里,共有101座,且其造型为澎湖石沪的样版,因此有「石沪的故乡」美誉。然而随著技术变迁,石沪不再是渔民捕鱼的主要方式,导致石沪逐渐没落。

走入石沪
吉贝石沪文化馆
吉贝沙尾

为保存吉贝石沪群的文化永续性,从2013年起透过不同形式的石沪文化推广教育,让在地人、石沪与游客产生新的连结,以达守护石沪文化之目标,特别于夏季主推石沪生态,并以「澎湖石沪季」作为文化旅游品牌行销,将吉贝传统文化、社区导览、特殊自然景观资源、观星活动等,整合环境教育课程,串联成主题式体验游程,以更在地化的角度,带领旅客展开一场人文、知性、深度文化漫活之旅。

澎湖吉贝石沪文化馆(环境教育)

澎湖吉贝石沪文化馆位于澎湖群岛的吉贝屿,展示当地独特的石沪文化。石沪是古老的渔获技术,在潮间带上利用石块堆叠砌成堤岸,利用潮汐涨退捕获鱼群。为保存渔民的智慧与传统,特别设立「吉贝石沪文化馆」于吉贝旅客服务中心东侧,汇整展示吉贝屿的石沪文化、推展石沪生态、景观等,并提供导览解说服务,若有机会来到吉贝岛游玩,不妨到此参访来趟知性文化之旅!

吉贝石沪

石沪是在潮间带区域堆砌弧形石墙,利用海水涨潮时会淹覆石墙顶部并且带来鱼群,退潮时海水流走而鱼群便会困在石墙内的一种捕鱼陷阱。澎湖最早完成石沪的历史,可追溯自清康熙,一直到20世纪中期石沪渔业都还是澎湖最重要的一项潮间带渔捞活动。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其石沪群被澎湖县政府登录为文化景观,也是文化部遴选的18处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之一。

观星活动

入夜后的吉贝石沪万籁俱寂、繁星点点,在无光害远离尘嚣的沙尾与寂静黑夜垄罩下,星星就像发光的宝石让你大饱眼福,获得身、心、灵的满足。这里不定期举办观星导览活动,在巡沪体验中安排夜间观星游程,四季观星皆有不同的亮点,更是澎湖生态永续旅游的观光特色,欢迎到此探索澎湖星辰月色之美!

冬之访古季-历史古迹、手作体验、祈福轻旅行

走访百年古厝聚落、探索军事史迹与文化遗迹及特色庙宇、农渔村手作体验等景点,体验澎湖道地乞龟文化,感受不一样的传统习俗及乡土节庆活动,享受澎湖冬季的美及澎湖冬季独特魅力,让游客在澎湖为新的一年祈福、欢喜度元宵!

元宵乞龟

「龟」是四灵之一,俗话说「乞龟乞彩乞平安」,澎湖的乞龟活动意在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平安。在台湾元宵节庆活动中,「西乞龟」即是对澎湖元宵的赞誉,澎湖居民会在元宵节举行乞龟许愿活动,各大小庙宇均会推出各式的乞龟、猜灯谜等民俗庆典活动,热闹程度更胜于过年!游客更可乘坐「乞龟专车」走访特色庙宇主题龟,透过专业导览体验澎湖道地的乞龟文化!

北环线《寻幽秘境》

游程包含走访全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澎湖天后宫、到鲸鱼洞及小门地质探索馆欣赏澎湖特殊海蚀景观、前往西屿深入铜墙铁壁百年军事弹药库,还有媲美圣托里尼岛的外垵三仙塔打卡热点,以及二崁传统特色古厝巡礼…等精彩特色游程,带领你走访百年古厝聚落、探索军事史迹与文化遗迹及特色庙宇。

湖西+南环线《农渔村体验》

游程包含农渔村的传统美食手作体验、蕴含海洋资源的水产种苗繁殖场、走读全球百大绿色旅游地之一-南寮古厝、探访打卡秘境菓叶灰窑,见证烧石灰窑传统产业的历史遗迹、观赏澎湖紫微宫高大壮观的露天神像、以及定置渔网市场体验澎湖道地的渔业文化…等精彩特色游程,让你感受不一样的传统习俗,探索自然纯朴的澎湖风情。

春之赏鸥季-海上巡航、赏岩赏鸥、生态导览

澎湖群岛位于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继站,四面环海,加上拥有众多无人岛,天然原始的自然环境宛如鸟类的天堂;而位于澎湖南海及东海区域的岛屿,更是燕鸥过境繁衍的圣地,春之赏鸥季引领游客游历澎湖各式特色岛屿,包含生态导览、跳岛赏鸥、海上巡航、探索秘境、专业导览等活动,透过赏鸥深度游程,结合不藏私的跳岛绝景,寻觅各种燕鸥身影,尽览澎湖各离岛独特的自然地景及人文聚落。

图片来自澎湖风景区管理处

图片来自澎湖风景区管理处

姑婆屿-澎湖最大的无人群岛

姑婆屿为吉贝屿西南方的无人岛,全岛出露多孔状玄武岩,但表层却披覆著含铁质的石英砂岩层,对比强烈,在澎湖各岛中是个异数。岛东侧有两处白沙海湾,附近海域为有名的丁香鱼渔场,东南侧海底则有壮盛的珊瑚礁景观。

目斗屿-澎湖最北端的百年灯塔

目斗屿为澎湖群岛最北之岛屿,由于附近海域暗礁密布,容易发生船难,为维护行旅安全,于西元1902年建有目斗屿灯塔,为远东地区最高的铣铁灯塔。目斗屿周围海域庞大且丰富的渔业资源,吸引无数渔民前往,近年来,目斗屿更成为著名的观光景点,迷人的海底风光与海域景致,每年涌入不少游客,更显热闹。

猫屿-只有鸟没有猫

猫屿含大、小猫屿二岛及四周的裸露岩礁,因远眺似两只伏蹲于海面的猫而得名,是夏季众多燕鸥的繁殖圣地,每年各约有3,000至5,000只在猫屿繁殖,主要以白眉燕鸥、玄燕鸥为主,澎湖县政府公告为「猫屿海鸟保护区」,非经申请不可任意登岛,游客可选择搭船在周边欣赏燕鸥飞舞的美丽景象。

险礁屿

位于吉贝屿南方的险礁屿,以暗礁多而闻名,除东半部有小片岩石形成的海蚀平台外,全岛泰半是由砂粒、贝壳和珊瑚碎屑构成的白色砂滩,远观只见一片白砂在海面若隐若现,犹如梦幻仙境。险礁屿四周海域生态丰富,是浮潜观赏成群热带鱼和美丽珊瑚礁的优良场所。

秋之奇岩季-地质导览、地景艺术、文石DIY体验

澎湖,台湾海峡最闪耀的明珠,近百座岛屿上累积著历史人文的智慧结晶,壮丽的海洋景色,让澎湖处处充满了大自然的礼赞,而遍布群岛的玄武岩,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多样雕琢,令地质学者为之惊叹,赞誉为「上帝的石雕公园」。

秋之奇岩季引领游客游历澎湖独特奇岩景观,透过深入且生动的解说带领,结合地质景观、人文、产业及体验活动,让更多人喜欢上奇丽多变的澎湖地景和秋季风貌。

北寮奎壁山

北寮奎壁山的「奎壁联辉」是澎湖旧八景之一,奎壁山下东侧沿岸,与无人小岛「赤屿」之间,退潮时会裸露出约300公尺长的S形砾石步道,呈现犹如「摩西分海」之奇景。奎壁意指天上奎宿与壁宿,奎壁联辉象征满天星斗与海面上的点点渔火相互辉映,构成一幕天然美景。

小门地质探索馆

小门地质探索馆原名为小门地质馆,于2001年完工,提升小门地质馆导览硬体空间与观光资讯,于2020年重新整修,2021年1月底重新开幕并更名为小门地质探索馆,以史前风貌带入地质打造声光影音及俱的场馆。共分为6大区:入口意象服务区、深海岩石区、蛋型投影区、恐龙及植物模型造景区、玄武岩介绍墙、出口展示区。

大菓叶柱状玄武岩

日治时期为联络马公与西屿间的海上交通,在大菓叶海边辟建码头,挖取石块泥土时意外地发掘了这片埋于土中、沈睡千年的壮丽柱状玄武岩,可谓澎湖本岛容易亲近的柱状玄武岩。

虎井屿社区聚落

虎井屿有轩昂雄伟的柱状节理玄武岩景观,另由于崖下海域澄澈秀丽,昔有「虎井澄渊」美景之名,获《寂寞星球》评选为全球十大秘境岛屿之一。虎井最为人称道的当属「虎井沉城」传说,相传十七世纪荷兰人曾于岛上建有城堡,后于战火中沉没海底,三百年来依然是的不解谜团。

桶盘屿

桶盘屿为一典型玄武岩方山地貌,四周有柱状节理十分发达且排列整齐的玄武岩环抱,由于石景极其秀丽,素有澎湖「黄石公园」的美誉。游客可沿环岛水泥步道尽情浏览,桶盘屿西南海岸海蚀平台上,由玄武岩熔浆涌出所形成的同心圆孔洞,人称「莲花台」,为火山口遗迹。而俗称「猫公石」的蜂巢状玄武岩也为海岸赏景增色不少。

编织传统草鞋DIY

透过草鞋小教具学习编织传统草鞋,游客用双手DIY编织而成的小草鞋结合明信片,轻松学习草鞋的编织概念,推广草鞋的海事文化和技艺,将草鞋这项依海而生的生活技艺传递给更多人认识,也传递文化价值和祝福。

更多游程

更多旅游资讯

最新更新日期: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