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四面环海,先天环境就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加上养殖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养殖渔业的种类与产量。透过四通八达的运输系统,让台湾各地都能享有多样且新鲜的海鲜,因为新鲜所以不需要繁复的处理与过多的佐料,越单纯越能吃出海鲜的甜美原味,是台湾菜的一大特色。
台湾年产值较高或较常见的海鲜
养殖海鲜
- 牡蛎:又称蚵仔、蚝、大牡,主要分布在印度及西太平洋海域,台湾则盛产于西南海岸及澎湖群岛海域
- 文蛤:又称粉蛲、蚶仔、蛤蜊,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国南部及台湾沿岸
- 九孔:又称台湾鲍鱼、珍珠鲍鱼,主要分布在日本以南至台湾及澎湖等各地
- 虱目鱼:又称海草鱼、安平鱼、麻虱目仔、国圣鱼,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台湾以中南部较为常见
- 沙虾:又称芦虾、中虾、麻虾、基围虾,主要分布在印度到西太平洋区,台湾以西部及东北部沿海较多
- 红蟳:又称处女蟳、菜蟳、青蟹,主要分布在热带至亚热带海域之印度到西太平洋海域,台湾四周海域均有产
- 吴郭鱼:又称尼罗鱼、福寿鱼、南洋鲫、台湾鲷,原产于非洲及欧亚大陆,目前已广泛分布于各地
- 石斑:又称鲙鱼、过鱼,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之暖水域,台湾主要在北部、东部及南部海域
- 七星鲈:又称花鲈、青鲈、鲈鱼,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之黄海、东海及日本之沿海和淡水域,台湾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北部地区
- 乌鱼:又称乌仔、信鱼、正乌,全世界各温、热带海域,台湾四周海域皆产
- 黑鲷:又称乌格、黑格、厚唇,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区,台湾四周及澎湖海域均有
- 斑节虾:又称雷公虾、明虾、九节虾,自印度到西太平洋,台湾沿岸均有产
- 草虾:又称草对虾、虎虾、乌斑节仔,主要分布在印度到西太平洋区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台湾以西部沿岸及河口域居多
- 日本鳗:又称正鳗、白鳗、白鳝,主要分布在日本至菲律宾间的西太平洋淡水域,台湾各河口区与其中下游皆有其分布
渔捞海鲜
- 锁管:又称小卷、透抽,主要分布在日本中部以南之西太平洋海域,台湾沿海均有分布
- 秋刀鱼:又称山玛鱼、散肉,主要分布在夏威夷以北之北太平洋,以日本至阿拉斯加湾海域较多,台湾并无分布
- 锈斑蟳:又称花蟹、花市仔、火烧公、十字蟹、花虫截仔,世界各地,台湾以西部沿海、东北角一带产量较丰
- 红星梭子蟹:又称三点仔、三点市仔、三点蟹,主要分布在印度到西太平洋热带至亚热带海域,台湾沿海均产
- 虾姑:又称螳螂虾、濑尿虾,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台湾沿岸均有产
- 肉鱼:又称肉鲫、瓜仔鲳、土肉,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区,台湾以西部、南部及澎湖海域较多
- 赤鯮:又称红盘仔、赤棕,主要分布在印度到西太平洋区,台湾以北部西部、东北部、南部及澎湖海域为主
- 白鲳:又称正鲳、暗鲳、黑鳍,主要分布在印度到西太平洋区,台湾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东北部海域
- 午仔:又称竹午、大午,主要分布在印度到西太平洋区,台湾则分布于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等
- 鹦哥鱼:又称鹦哥、青衣,主要分布在印度泛太平洋海域,台湾则各地及离岛岩礁海域也都有分布
- 七星斑:又称红鲙、红格仔、过鱼,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到太平洋之热带海域,台湾以南部海域为主
台湾早年农业社会,物质较贫乏,农耕家庭深知每一粒米、每一道菜肴,都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因此养成爱物惜物,勤俭不浪费的良好习惯。酱菜文化就是这个时空背景下的产物,当食物盛产时,利用盐或是酱腌的方式制成酱菜,不但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酱菜本身较咸的口味更是辛苦劳动后或天气炎热时的最佳开胃菜,酱菜与其他食材的完美搭配产生独特风味,令许多老饕再三回味。
台湾讲究食补最早是受到闽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养生,认同医食同源,五行调和的观念。
台湾常见药膳
日常保健 四神汤
功效:健胃补脾,增进食欲,恢复体力
参考药材:淮山、芡实、莲子、茯苓(中药四臣,故四神汤原称四臣汤)
参考食材::猪肚、猪肠
药炖排骨
功效:行气补血、调养血气,防止老化
参考药材:当归、川芎、熟地、甘草、黄耆、陈皮、牛七、桂枝、枸杞、红枣、玉竹
参考食材:猪排骨
四物鸡汤
功效:补血益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
参考药材:川芎、白芍、当归、熟地、 枸杞
参考食材:乌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