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的饮食特色
台湾原住民族在十六世纪以前已定居台湾,饮食大致以粟、山芋、甘薯、旱稻为主食,各族的饮食文化因其居住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靠山的原住民擅长打猎,靠海的原住民擅长捕鱼,将狩猎所得的山猪或捕获的渔产加上就近取得的食材及佐料,运用传统水煮、熏烤、腌渍等方式,制作成美味的原住民风味餐。
荷兰人的影响
荷兰人在17世纪占领澎湖与台湾,从印度尼西亚带来水牛、豌豆(荷兰豆)、西红柿、芒果、青辣椒、甘蔗及稻米。此外并未在台湾留下明确的饮食习惯与文化。
排湾族传统美食,Ah-vai
酥炸斑鸠
原住民传统美食-竹筒饭
闽南菜的特色
口味清淡不腻,汤菜居多,注重刀工及火候,常见的烹调方法为溜、蒸、炒、煨、炖、白斩(切)。除了一般常见的调味品外,虾油、虾酱、酸杏、红糟、白糟、醉糟等别具特色的调味料让闽南菜更添风味。
客家菜的特色
客家菜的饮食文化与其独特的迁移历史与严苛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在大量的劳动工作后能迅速恢复体力,客家饮食多油多盐,以重口味菜色居多,藉此搭配大量米食食用,并透过摄取盐份补充流失的水份。为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而研发的各式腌制品也是客家饮食的一大特色。
平日省吃俭用的客家人只有在年节祭拜神明、祖先,或婚丧喜庆宴客时才会宰杀牲畜,为了不浪费食材,易保存及方便多次食用的特性,客家人将全猪、全鸡、全鸭、鱿鱼各个部份妥善运用,创造出许多易保存及方便多次食用的佳肴,也因此有了「四炆四炒」这八道标准的宴客菜色
「炆」是指大锅烹煮、持久保温,「四炆」则是指「酸菜炆猪肚」、「炆爌肉」、「排骨炆菜头」、「肥肠炆笋干」,以此作法烹调而成的菜肴不但可以因应大家族人口众多的需求,也可以吃上好几餐;「炒」是以大火将食材混合快炒,「四炒」则是指「客家小炒」、「猪肠炒姜丝」、「鸭血炒韭菜」、「猪肺黄梨炒木耳」。
日治时代,当时盛产的稻米大多运往漳泉贩卖,台湾人民为了节省开销,以较廉价的地瓜加入少量的稻米煮成地瓜饭或地瓜粥做为主食。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时期,教导台湾人种植蓬莱米,也带来白煮的日式烹调法,发展至今,生鱼片、寿司、甜不辣、铁板烧、烤秋刀鱼、烧烤鳗鱼、日式便当、冷豆腐等等,已成为台湾十分普遍的菜色。
北投酒家菜
日治时代,日本人钟爱北投温泉,因此在北投地区兴建了许多温泉会馆及旅店,许多政商名流到北投饮酒作乐,也因此孕育出注重排场及食材的北投酒家菜,又称为「官菜」。北投酒家菜融合日式和菜、川菜、粤菜等口味与作法,形成独树一格的「北投派台菜」,是当时的高级宴会菜,今日著名的「佛跳墙」即是当时酒家菜与闽东菜结合而成的菜肴。
1949年融合中国八大菜系:京、鲁、川、苏、浙、闽、粤、湘等八大菜系,随着台湾经济发展,八大菜系已融入台湾饮食,形成新的台湾饮食文化。时至今日,还有牛肉面、面茶粉、爆米香、猪油拌饭、烤红薯、过水凉面、葱油饼、面疙瘩、烧饼、油条、包子、馒头、豆浆、米浆、小米粥等等,成为台湾人重要的儿时回忆。
中国菜系介绍
广东料理: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省会广州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因为贸易活动繁盛,各种稀奇的材料从海外进来,加上广东人向来以懂得吃自豪,所以几百年来,粤菜一直驰名世界,历久不衰。
粤菜的烹调方法不论煎、烤、炒、蒸、煮,都以手法细腻著称,而所使用的食器更在中国各省菜式中以精致闻名。另外,由于广东人长久以来与西方菜式颇有接触,所以能不断地取撷西式料理的优点并加以改良进步。
福建菜:
又称闽菜。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加上丘陵众多,以山珍海产闻名,烹调的口味以清淡、酸甜、不腻为主,著名菜色如花卷鱿鱼、一品锅、清拌银芽、熏河鳗、糟鸭、红糟鳗鱼、佛跳墙等。闽菜最常以酒糟入菜。酒糟就是老酒蒸煮杀菌后遗留的渣质,用它来调味佐菜,让菜肴散发醇厚的香气。福州饮食是闽菜的主流,味道淡雅偏酸甜,其中鱼丸、扁肉燕就是具有特色的传统小吃。
四川料理:
四川菜最大的特征,便是能以最普通的材料,做出最不寻常的美味。简单的鸡肉、青菜、豆腐等材料,经过川菜师傅的烹调以后,便成为截然不同的美味菜式。
川菜在调味上有其特殊的秘诀,在烹煮方法上花样多,且应用范围广,所做出来的菜式口味独特,基本上有麻中带辣的,有酸的,有甜的,有椒盐的,都非常能够促进食欲。而不同口味经过巧妙的混合,更可做出几十 种以上的复合口味。烹调方法以煸(炸后再煮)、烩(与高汤一起煮)为多,煎、拌、烤、炒、蒸等方法也很常见。
北京料理:
北京为中国的古都,也是中原与边疆文化交汇融合的中心地。北平菜融合了清朝宫廷、回族和蒙古族食物的特色,不仅菜式特别,吃的方法之多也令人目不暇接。
北京菜特别重视火候与切功。以清淡的口味和软嫩的口感见长。烹调方法有爆、烤、涮等,而且北京菜对汤特别讲究,使用大量的葱、生姜、大蒜佐料烹煮,反映了北方人对生葱及生大蒜的特别喜好,并且更不可错过闻名久远的北京烤鸭。
江浙菜:
江浙菜以上海菜为代表,其发源地包括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方,因江湖环绕四周,盛产鲜虾、蟹鳗之类,故烹调以海产鱼类为主。菜重原汤原汁,无论炖、焖、蒸、炒、烧皆讲究火喉,淡而不薄,酥炸排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著名菜色如东坡肉、雪菜百页、绍兴醉鸡、腐乳肉、金华火腿、干烧鱼头等。
湖南菜:
亦称湘菜。地处长江中游,物质肥沃。味道重酸辣,芡大油重,讲究入味,尤其擅长熏腊肉。「熏」是湖南菜处理肉类独特的方式,口味浓厚,为湘菜的特征;湘菜与川菜有一点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有不少菜都使用大量红椒,辣味十足。烹调方式擅长炖、煨、炒、蒸、腊、煎、焖、熏。著名的菜色有富贵火腿、左宗棠鸡、生菜虾松、鱼生汤、酥烤素方等。
经济起飞与交通的便利带动了观光的发展,也将许多国际饮食带入台湾餐饮市场,异国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带来了良性竞争的动力,也为台湾饮食文化注入更多国际化的元素。